首页 > 产业 > 正文

车险综合改革起航 倒逼险企提高风险定价能力

2020-09-23 06:26:50来源:金融时报  

9月19日零点1分,来自上海的平安产险车主陆先生拿到了自己汽车的新保单,保费1944.25元。这是平安产险在车险综合改革后签出的第一张新保单。在北京,车主孙先生也在平安产险拿到了自己的新保单,保费是2273.28元。 这一天,一项未来将深刻影响车险市场发展变化的重大政策正式落地,由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开始施行。 针对这笔车险综改首单,平安产险北京分公司的销售人员给《金融时报》记者算了一笔账:孙先生的汽车2019年的保费为3976.08元,投保险种包括机动车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不计免赔险(机动车损失保险),今年承保险别与上年一致,而保险保障在2019年的基础上涵盖了自燃,涉水,盗抢,玻璃等七项保障,同时附加机动车道路救援、代为送检增值服务特约条款,但保费支出却较上年减少1702.80元,降幅达42.8%。 “此次车险综合改革在为客户保障全面提升的情况下,保费大幅下降,真正做到了惠民利民。”平安产险北京分公司负责人说。根据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车险综合改革短期内对于消费者可以做到“三个基本”,即“价格基本上只降不升,保障基本上只增不减,服务基本上只优不差”,消费者将真真切切感受到改革红利。 改革核心为消费者“提保增质” 此次车险综合改革是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为目标,改革是为让利客户,同时倒逼保险公司提高经营管理能力,总的来看是件大好事。 那么消费者到底得到了哪些实惠?据记者观察,此次车改最吸引消费者关注的莫过于车险保障内容的全面扩容:交强险总责任限额从12.2万元提高到20万元,其中死亡伤残赔偿限额从11万元提高到18万元,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从1万元提高到1.8万元;商车险责任限额从5万元至500万元档次提升到10万元至1000万元档次。 此外,商车险的保障服务持续优化:在基本不增加保费支出的情况下,消费者购买车损险可获得更多保障,盗抢、玻璃单独破碎、自燃、发动机涉水、不计免赔率、指定修理厂、无法找到第三方等保险责任无须额外投保;同时,删除地震及其次生灾害的免责约定,车险产品实现了地震、台风、洪水等主要巨灾风险的全覆盖;删减事故责任免赔率、无法找到第三方免赔率等免赔约定,有力减少理赔纠纷。 平安产险董事长兼CEO孙建平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改革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相关措施针对性强,充分考虑了消费者使用汽车时面临的风险和痛点,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全面的风险保障。 瑞士再保险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短期来看,本次改革后有可能出现市场价格竞争加剧,综合成本率上升,部分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下滑,出现承保亏损,改革后行业短期的波动将是大概率事件,保险公司需要做好预期和应对方案。” 但报告同时还指出,从中长期来看,车险市场将走上更加健康发展的轨道。针对中小公司的竞争压力,此次改革明确提出支持中小财险公司优先开发差异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创新产品,给予更加宽松的附加费用率等监管政策,适当降低偿付能力监管要求。未来中小保险公司专业化转型将成为趋势,也将进一步健全多层次财险市场体系。 车险改革步入深水区 车险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保险产品,长期以来都是财险领域第一大业务,社会关注度较高。2019年全国车险承保机动车达2.6亿辆,车险保费收入8189亿元,占财险保费的63%。但车险市场一些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高定价、高手续费、粗放经营、竞争失序、数据失真等问题比较突出,产品同质化严重。 面对新的要求,保险公司需要在银保监会的指导和支持下,贯彻新发展理念,走高质量发展道路,调整优化考核机制,降低保费规模、业务增速、市场份额的考核权重,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合规经营、质量效益的考核要求,并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新科技的应用,开发满足客户需求、让车主实实在在受益的产品和服务,如机动车里程保险(UBI)等。 瑞士再保险中国总裁陈东辉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此次车险改革实现了四大突破:产品结构进一步简化、费用率实打实下降、交强险保障显著提高、自主定价逐步放开。改革以消费者权益为立足点,并以此为核心加强了车险对社会的保障作用,推动服务创新,打造以保险为中心的生态圈服务体系,同时也对行业的定价能力、运营能力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终推动财产保险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孙建平则认为,车险综合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行业肯定会有一段时间的阵痛期,短期内行业车险保费增速可能下滑,甚至出现负增长,综合成本率可能会超过100%。但市场化改革是中国车险的最佳选择,只有推进市场化改革,才能解决车险市场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行业也才能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加速科技赋能提升服务品质 可以看到,此次车险综合改革涉及条款、费率、监管制度等多方面,近期的阶段性目标是降价增保提质,车险保费有可能缩水。然而,短期的压力却将成为车险行业转型升级的一种动力。 据《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中了解,在此次车险综合改革正式落地前夕,各家保险公司已经积极做好准备工作,以科技赋能和数据经营优势助力企业开辟差异化市场竞争的新赛道。以平安产险为例,一方面加强政策宣传,为消费者解读新政利好,提升广大车主对综改方案的认知;另一方面通过科技赋能,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构建面向客户、队伍、经营的线上平台,推动数据化转型和产品服务创新,在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时,为客户提供更极致的服务。 据悉,平安产险搭建“一站式优质车服务平台”平安好车主APP,可覆盖“车保险、车服务、车生活”等车主需求,并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与全国16.6万家保养、修理厂、4S汽车经销商深度联结,为全国2亿车主提供优质服务。 众安保险的智能车险业务已实现从报价到投保再到自助批改、理赔、配送的智能化运营体系。在理赔客户端推出的“马上赔”视频理赔产品,通过视频交互,一站式收集理赔资料,可有效解决传统视频理赔标准不清、操作繁琐、步骤较多的问题。通过前台科技视讯技术,配合丢帧补时和直播技术保证视频流畅进行,车主只需手持终端设备,通过OCR可自动识别相关图片信息,并将理赔单证照片分流并合理分类,免去繁琐的客服单证录入;通过AI定损,识别损失部位和程度,自动带出赔付金额。 总体来看,此次车险综合改革不只是简单的让利消费者,还将带动整个行业服务意识的提升。改革也必将倒逼保险公司全面提升风险定价能力,加速科研成果向市场效果的转化,做到保障内容扩容、服务品质升级,在提升客户体验的同时,推动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 (制图 张乐)

  9月19日零点1分,来自上海的平安产险车主陆先生拿到了自己汽车的新保单,保费1944.25元。这是平安产险在车险综合改革后签出的第一张新保单。在北京,车主孙先生也在平安产险拿到了自己的新保单,保费是2273.28元。

  这一天,一项未来将深刻影响车险市场发展变化的重大政策正式落地,由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开始施行。

  针对这笔车险综改首单,平安产险北京分公司的销售人员给《金融时报》记者算了一笔账:孙先生的汽车2019年的保费为3976.08元,投保险种包括机动车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不计免赔险(机动车损失保险),今年承保险别与上年一致,而保险保障在2019年的基础上涵盖了自燃,涉水,盗抢,玻璃等七项保障,同时附加机动车道路救援、代为送检增值服务特约条款,但保费支出却较上年减少1702.80元,降幅达42.8%。

  “此次车险综合改革在为客户保障全面提升的情况下,保费大幅下降,真正做到了惠民利民。”平安产险北京分公司负责人说。根据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车险综合改革短期内对于消费者可以做到“三个基本”,即“价格基本上只降不升,保障基本上只增不减,服务基本上只优不差”,消费者将真真切切感受到改革红利。

  改革核心为消费者“提保增质”

  此次车险综合改革是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为目标,改革是为让利客户,同时倒逼保险公司提高经营管理能力,总的来看是件大好事。

  那么消费者到底得到了哪些实惠?据记者观察,此次车改最吸引消费者关注的莫过于车险保障内容的全面扩容:交强险总责任限额从12.2万元提高到20万元,其中死亡伤残赔偿限额从11万元提高到18万元,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从1万元提高到1.8万元;商车险责任限额从5万元至500万元档次提升到10万元至1000万元档次。

  此外,商车险的保障服务持续优化:在基本不增加保费支出的情况下,消费者购买车损险可获得更多保障,盗抢、玻璃单独破碎、自燃、发动机涉水、不计免赔率、指定修理厂、无法找到第三方等保险责任无须额外投保;同时,删除地震及其次生灾害的免责约定,车险产品实现了地震、台风、洪水等主要巨灾风险的全覆盖;删减事故责任免赔率、无法找到第三方免赔率等免赔约定,有力减少理赔纠纷。

  平安产险董事长兼CEO孙建平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改革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相关措施针对性强,充分考虑了消费者使用汽车时面临的风险和痛点,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全面的风险保障。

  瑞士再保险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短期来看,本次改革后有可能出现市场价格竞争加剧,综合成本率上升,部分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下滑,出现承保亏损,改革后行业短期的波动将是大概率事件,保险公司需要做好预期和应对方案。”

  但报告同时还指出,从中长期来看,车险市场将走上更加健康发展的轨道。针对中小公司的竞争压力,此次改革明确提出支持中小财险公司优先开发差异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创新产品,给予更加宽松的附加费用率等监管政策,适当降低偿付能力监管要求。未来中小保险公司专业化转型将成为趋势,也将进一步健全多层次财险市场体系。

  车险改革步入深水区

  车险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保险产品,长期以来都是财险领域第一大业务,社会关注度较高。2019年全国车险承保机动车达2.6亿辆,车险保费收入8189亿元,占财险保费的63%。但车险市场一些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高定价、高手续费、粗放经营、竞争失序、数据失真等问题比较突出,产品同质化严重。

  面对新的要求,保险公司需要在银保监会的指导和支持下,贯彻新发展理念,走高质量发展道路,调整优化考核机制,降低保费规模、业务增速、市场份额的考核权重,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合规经营、质量效益的考核要求,并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新科技的应用,开发满足客户需求、让车主实实在在受益的产品和服务,如机动车里程保险(UBI)等。

  瑞士再保险中国总裁陈东辉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此次车险改革实现了四大突破:产品结构进一步简化、费用率实打实下降、交强险保障显著提高、自主定价逐步放开。改革以消费者权益为立足点,并以此为核心加强了车险对社会的保障作用,推动服务创新,打造以保险为中心的生态圈服务体系,同时也对行业的定价能力、运营能力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终推动财产保险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孙建平则认为,车险综合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行业肯定会有一段时间的阵痛期,短期内行业车险保费增速可能下滑,甚至出现负增长,综合成本率可能会超过100%。但市场化改革是中国车险的最佳选择,只有推进市场化改革,才能解决车险市场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行业也才能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加速科技赋能提升服务品质

  可以看到,此次车险综合改革涉及条款、费率、监管制度等多方面,近期的阶段性目标是降价增保提质,车险保费有可能缩水。然而,短期的压力却将成为车险行业转型升级的一种动力。

  据《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中了解,在此次车险综合改革正式落地前夕,各家保险公司已经积极做好准备工作,以科技赋能和数据经营优势助力企业开辟差异化市场竞争的新赛道。以平安产险为例,一方面加强政策宣传,为消费者解读新政利好,提升广大车主对综改方案的认知;另一方面通过科技赋能,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构建面向客户、队伍、经营的线上平台,推动数据化转型和产品服务创新,在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时,为客户提供更极致的服务。

  据悉,平安产险搭建“一站式优质车服务平台”平安好车主App,可覆盖“车保险、车服务、车生活”等车主需求,并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与全国16.6万家保养、修理厂、4S汽车经销商深度联结,为全国2亿车主提供优质服务。

  众安保险的智能车险业务已实现从报价到投保再到自助批改、理赔、配送的智能化运营体系。在理赔客户端推出的“马上赔”视频理赔产品,通过视频交互,一站式收集理赔资料,可有效解决传统视频理赔标准不清、操作繁琐、步骤较多的问题。通过前台科技视讯技术,配合丢帧补时和直播技术保证视频流畅进行,车主只需手持终端设备,通过OCR可自动识别相关图片信息,并将理赔单证照片分流并合理分类,免去繁琐的客服单证录入;通过AI定损,识别损失部位和程度,自动带出赔付金额。

  总体来看,此次车险综合改革不只是简单的让利消费者,还将带动整个行业服务意识的提升。改革也必将倒逼保险公司全面提升风险定价能力,加速科研成果向市场效果的转化,做到保障内容扩容、服务品质升级,在提升客户体验的同时,推动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

  (制图 张乐)

关键词: 车险综合改革起航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