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 > 正文

立足当下 展望未来 读《牛津银行业手册(第二版)》

2020-10-30 06:28:50来源:金融时报  

肖丽敏 自2010年《牛津银行业手册(第一版)》公布以来,世界各地的银行体系持续受到2007年的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银行系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旨在控制银行风险承担能力的监管改革由此开始,例如,2010年美国通过了多德—弗兰克法案,旨在消除大银行“大而不能倒”的弊病,增强银行的风险承担能力;欧盟通过《2012利卡宁报告》和《2011维氏报告》从相对稳定的零售银行业务中分离或限制银行风险证券活动;迫使机构持有更多的资本和流动性的巴塞尔Ⅲ改革在2019年全面实施。 《牛津银行业手册(第二版)》是一部译作,由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范小云教授团队翻译,翻译质量高,语言通俗易懂。该手册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超过40%的更新,及时、全面地概述和分析了全球银行系统的最新发展。作者云集了来自世界顶尖大学以及美联储、货币监理署、爱尔兰中央银行、欧洲中央银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的银行业领域权威学者及政策制定者。 该书探讨了银行为什么存在、如何运作、面临的风险及如何管理,也梳理了其法律、组织和治理结构,特别强调了在更广泛的金融体系中银行的进化。其中,重点研究了银行的绩效和业务,对银行效率、技术进步、全球化以及为小企业、消费者提供服务和按揭贷款服务的能力等问题展开研究,并对商业银行在经营零售和批发支付系统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展开讨论。 此外,该书还研究了影响银行业的中央银行、监管机构以及其他政府机构的作用,关注银行、公司和宏观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讨论银行倒闭和危机的决定因素以及对金融稳定、制度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对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进行了全面的回顾,探讨了极端的金融危机如何对宏观经济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继而讨论旨在遏制系统性风险的政策,包括事前(预防)以及事后(危机管理)两方面。 该书中提到,银行危机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低实际利率、不健全的宏观经济政策、扩大存款保险计划、官方外汇储备的积累以及衍生品和证券化的过度扩张都会导致银行危机的发生,进一步指出金融危机的产生说明了金融体系中的信息问题会导致投资者对他们不理解的产品承担过度风险。该书探讨了银行和主权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展示了这些关系如何导致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不稳定性,认为监管机构需要打破银行部门和主权风险之间的联系。通过回顾与银行倒闭、恐慌和传染性相关的理论和历史证据,该书认为,银行系统恐慌是由银行体系内冲击发生率的暂时混淆造成的,政府安全网会减弱市场纪律约束从而导致银行过度冒险、使银行不稳定性增加。 该书通过论述,进一步研究了金融危机爆发前后,政府在金融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国家的金融部门积极的参与有助于在危机期间维持经济和金融的稳定,但这些影响并不持久,国家以监管和监督形式的参与对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该书也研究了金融发展和实际经济活动之间的联系,表明了由于信贷可用性较低,银行集中度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同时,这种影响因行业而异。 最后,该手册还重点介绍了世界各地银行体系的主要结构和制度特征。全面地涵盖了美国银行业、欧盟15国和日本的银行业、亚洲发展中国家银行业以及转型国家和拉丁美洲国家银行业。 《牛津银行业手册(第二版)》在理论、实证研究、实践分析和相关政策之间取得平衡,为未来的银行业研究和政策指定搭建了全新的舞台。

  肖丽敏

  自2010年《牛津银行业手册(第一版)》公布以来,世界各地的银行体系持续受到2007年的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银行系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旨在控制银行风险承担能力的监管改革由此开始,例如,2010年美国通过了多德—弗兰克法案,旨在消除大银行“大而不能倒”的弊病,增强银行的风险承担能力;欧盟通过《2012利卡宁报告》和《2011维氏报告》从相对稳定的零售银行业务中分离或限制银行风险证券活动;迫使机构持有更多的资本和流动性的巴塞尔Ⅲ改革在2019年全面实施。

  《牛津银行业手册(第二版)》是一部译作,由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范小云教授团队翻译,翻译质量高,语言通俗易懂。该手册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超过40%的更新,及时、全面地概述和分析了全球银行系统的最新发展。作者云集了来自世界顶尖大学以及美联储、货币监理署、爱尔兰中央银行、欧洲中央银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的银行业领域权威学者及政策制定者。

  该书探讨了银行为什么存在、如何运作、面临的风险及如何管理,也梳理了其法律、组织和治理结构,特别强调了在更广泛的金融体系中银行的进化。其中,重点研究了银行的绩效和业务,对银行效率、技术进步、全球化以及为小企业、消费者提供服务和按揭贷款服务的能力等问题展开研究,并对商业银行在经营零售和批发支付系统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展开讨论。

  此外,该书还研究了影响银行业的中央银行、监管机构以及其他政府机构的作用,关注银行、公司和宏观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讨论银行倒闭和危机的决定因素以及对金融稳定、制度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对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进行了全面的回顾,探讨了极端的金融危机如何对宏观经济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继而讨论旨在遏制系统性风险的政策,包括事前(预防)以及事后(危机管理)两方面。

  该书中提到,银行危机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低实际利率、不健全的宏观经济政策、扩大存款保险计划、官方外汇储备的积累以及衍生品和证券化的过度扩张都会导致银行危机的发生,进一步指出金融危机的产生说明了金融体系中的信息问题会导致投资者对他们不理解的产品承担过度风险。该书探讨了银行和主权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展示了这些关系如何导致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不稳定性,认为监管机构需要打破银行部门和主权风险之间的联系。通过回顾与银行倒闭、恐慌和传染性相关的理论和历史证据,该书认为,银行系统恐慌是由银行体系内冲击发生率的暂时混淆造成的,政府安全网会减弱市场纪律约束从而导致银行过度冒险、使银行不稳定性增加。

  该书通过论述,进一步研究了金融危机爆发前后,政府在金融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国家的金融部门积极的参与有助于在危机期间维持经济和金融的稳定,但这些影响并不持久,国家以监管和监督形式的参与对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该书也研究了金融发展和实际经济活动之间的联系,表明了由于信贷可用性较低,银行集中度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同时,这种影响因行业而异。

  最后,该手册还重点介绍了世界各地银行体系的主要结构和制度特征。全面地涵盖了美国银行业、欧盟15国和日本的银行业、亚洲发展中国家银行业以及转型国家和拉丁美洲国家银行业。

  《牛津银行业手册(第二版)》在理论、实证研究、实践分析和相关政策之间取得平衡,为未来的银行业研究和政策指定搭建了全新的舞台。

关键词: 立足当下 展望未来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