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 > 正文

莫高窟《法华经变》:一幅完整的天上人间、神人交融的山水人物

2020-11-03 10:36:48来源:中国科技新闻网  

盛唐,我国国力如日中天,丝绸之路空前繁盛,因此河西与中原的交流极为频繁。中土佛寺出现的大型法华经变,成为莫高窟同期法华经变壁画的绘画依据。

《法华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在大乘佛法兴起的时代,有了以“声闻”、“缘觉”为二乘或小乘,以“菩萨”为大乘的说法。《法华经》提出了融会三乘为一乘(佛乘),以“声闻”、“缘觉”二乘为方便(权)说,“二乘”终究要以成佛为最终目标(如“化城喻品”所说),开启了“回小向大”的门径,这是一种崭新的学说思想,也是《法华经》的主旨所在,在佛教思想史上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莫高窟唐代的《法华经变》(包括《普门品变》和《观音经变》)共计四十铺,占莫高窟《法华经变》的一半,是莫高窟绘制《法华经变》最多的一个朝代。初唐时的《法华经变》在隋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但所表现的品数不多,规模也不大,位置也不显著。盛唐时《法华经变》达到了鼎盛时期,品数增多,规模变大,位置显著,通壁绘制。而且艺术表现手法精湛、新颖,达到了最高峰。其中,品数最多,规模最大,艺术水平最完美当属盛唐第217窟中的《法华经变》。

 此铺《法华经变》绘于该窟南壁和东壁,南壁构图以《序品》法华会为中心,呈凹字形,图中心绘灵鹫山说法会,画面中释迦牟尼头顶华盖,盘坐莲台,作说法像。左右两旁胁侍文殊菩萨和观音菩萨亦头顶华盖,盘坐莲台,作说法像。围绕三圣的两侧和下方有众多菩萨或坐或立听法,四角有较小的僧人和俗人站立听法。说法图的上方,云朵环绕的横列殿堂是《妙庄严王本事品》。从西到,环绕法华会,以次绘制《化城喻品》、《提婆达多品》《信解品》《劝持品》《譬喻品》、《如来寿量品》、《药王菩萨品》、《安乐行品》、《随喜功德品》、《嘱累品》《如来神力品》.各品之间,绿水青山,楼阁塔寺,城池山野、既相隔又相融,各类人物活动其间,好像一幅巨大的天上人间、神人交融的山水人物画。古代画师并没有按照经文绘制此经变,而是依据现实生活,绘制了多幅生活气息浓厚的社会风俗画。如《得医图》、《折柳图》、《讲经图》、《拜塔图》等,尤其是《化城喻》绘艺水平高超,可以说是唐代精美的山水人物画。

 东壁以窟门为界,整壁构图成而形,窟门上方绘《见宝塔品》,画面是灵鹫山法华三圣说法图,中间是释迦牟尼盘坐莲台作说法像,两侧各有五位协侍菩萨盘坐莲台听法;画面的右侧,从空中飘来一宝塔,多宝佛和释迦佛并坐于宝塔内作说法像。窟门的南北两侧绘《观音普门品》;画面的下部多为观音菩萨现化三十三身说法;上部多为观音菩萨救济诸难。诸难中有坠崖、犯刑、雷电、抢劫、海难、毒蛇、猛兽、愚痴、淫欲、火灾、妖魔等。每一灾难中,都有菩萨乘云下降,进行教助。画中的各种社会灾难和自然灾害都是依据现实生活的情景所描绘的。把《观音普门品》单独画于一壁,是《观音经变》脱离《法华经变》的开始。

 此窟东南两壁组成的《法华经变》共十四品,两壁总面积26平方米,是莫高窟规模最大,艺术水平最高的《法华经变)。此窟绘制的《法华经变》十四品画面是要告诉人们的有几点:

1、成佛的途径:“起塔、修庙、聚沙成塔、画像、香花供养、雕像、音乐供养、礼拜、念佛”等。画面缩短了彼岸佛国与此岸人间的距离,把佛国变成可以看得见的人间乐园,扩大佛教在民间的影响。

2、用故事来象征《法华经变》是宝物,能救一切众生,令渴乏者如寒者得火,裸者得衣,商人得主,子得母,渡得船,病的医,暗得灯,贫得宝,民得王,贾客得海,炬除暗。

3、《法华经变》认为世界的一切烦恼的根本是贪欲、嗔恚、愚痴,合成为“三毒”。只要念诵观音的名号,即可除三毒。

从布局上看,盛唐时期莫高窟法华经变大部分是向心式布局。在壁画的中心画灵鹫会,四周环绕法华经各品的故事画。向心式的经变布局应当是受到长安和开封的向心式净土经变的影响。这样大型的向心式经变,可能是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随着侯君集率领唐军平定高昌,打通丝绸之路,由长安传入敦煌莫高窟的。(周卫华)

关键词: 莫高窟《法华经变》: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