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 > 正文

口岸城市疫情防控升级!中国何时能群体免疫?钟南山有最新判断

2021-12-12 08:11:08来源:期货日报  

12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加强口岸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对陆地边境口岸城市人员流动进行严格管控并明确具体要求。

昨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近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的有关情况。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仍处于发展阶段,周新增确诊病例继续超过400万例,死亡率出现上升,奥密克戎变异株进一步增加了疫情不确定性,我国“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增大。12月以来,我国新一轮疫情新增本土确诊病例主要集中在口岸城市及临近地区。疫情防控,关键抓“防”,重点是守住国门、外防输入,重中之重是口岸。

在昨日的2021大湾区科学论坛生命科学分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实验室主任钟南山谈及新冠病毒新毒株奥密克戎等疫情发展走势与应对等诸多话题。钟南山说,按照Nature评估的中国疫苗效率,要到达理论上群体免疫,接种人群要达到全体人口的83%。目前我国11.5亿人完成全程接种,占81.9%,预计今年年底就将达到83%的预期指标。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离开陆地边境口岸城市需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

12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加强口岸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对陆地边境口岸城市人员流动进行严格管控并明确具体要求。

《通知》要求,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口岸城市范围并公告之日起至2022年3月15日,离开陆地边境口岸城市(与香港、澳门有口岸相连的除外)人员需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前往陆地边境口岸城市人员抵达后至少进行1次核酸检测。加强社会责任和法律义务提醒,发热患者、健康码“黄码”等人员核酸检测未出结果前不流动、不聚集。陆地边境口岸城市要做好旅游限流、风险提示等工作。

文化和旅游部门要按照“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督促旅行社加强对团队游人员的核酸检测。

国家卫健委:疫情防控重中之重是口岸

12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近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的有关情况。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仍处于发展阶段,周新增确诊病例继续超过400万例,死亡率出现上升,奥密克戎变异株进一步增加了疫情不确定性,我国“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增大。

12月以来,我国新一轮疫情新增本土确诊病例主要集中在口岸城市及临近地区。疫情防控,关键抓“防”,重点是守住国门、外防输入,重中之重是口岸。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目前全国疫情形势总体平稳,近期局部地区发生了由境外输入引起的本土小范围疫情。内蒙古满洲里疫情的病毒基因组测序分析显示,疫情是由一起新的境外输入源头引起,与之前内蒙古的疫情没有关联。

近期,内蒙古疫情持续上升,此外黑龙江、上海、陕西、云南、浙江等地又出现了新的本土确诊病例。这些疫情与前期进入扫尾阶段的疫情是否有关联,又该如何判断目前国内的整体疫情形势?

吴良有表示,本次疫情首先在内蒙古呼伦贝尔满洲里市发生病例,随后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的两个区旗、内蒙古通辽、黑龙江齐齐哈尔和哈尔滨、河北石家庄、北京海淀区等地发现关联病例。目前,满洲里当地疫情仍处于持续发展阶段,近日报告病例数呈现波动下降趋势,疫情走势还需要密切观察。

吴良有介绍,总体来看近期国内疫情呈现传播链条多、局部散发和小规模聚集性特征并存的情况。疫情发生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赶赴内蒙古、云南、江苏、浙江等省区,会同疫情发生地建立一体化、扁平化的指挥体系,推动流调溯源、社区管控、核酸检测等措施落地落实,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扩散。

怎么理解疫情防控中的“动态清零”?

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动态清零是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总方针,它是指在现在的情况下,当出现本土病例的时候,我们所采取的综合防控措施的一种集成,来快速扑灭疫情,实际上是中国疫情防控经验的总结和提炼,也是现阶段疫情防控的一个最佳选择和总方针。

梁万年介绍,从专业的角度、科学的角度来看“动态清零”的内涵,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怎么及时主动发现传染源。这种传染源包括患者、无症状感染者,甚至可能携带病原体的相关其他的动物,主要是通过监测发热门诊的预警以及一些检测、主动筛查的手段,来发现传染源。

第二,一旦发现有病例出现的时候,就要快速采取公共卫生和社会的干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疫点的管控、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流行病学的调查,以及减少人群聚集等管控措施。

第三,有效救治。主要运用中西医结合等方法,来有效救治患者,尽快、尽量阻止疫情的进展,也就是防止轻转重,减少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梁万年强调,“动态清零”是个总方针,要追求快速,要追求精准,如果没有快、没有精准,就很难做到“动态清零”。

还应注意到,“动态清零”不是“零感染”。“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力不出现一例本土病例,但是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当发现有本土病例出现的时候,快速扑灭疫情,所以这是我们要特别强调的,不是追求‘零感染’,而是要追求尽快把疫情扑灭。”

梁万年表示,“动态清零”不是躺平,不是任由疫情发展,而是控制它、切断它。与此同时,“动态清零”的总方针是追求最大限度地统筹社会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

中国何时能群体免疫?钟南山有最新判断

12月11日,在2021大湾区科学论坛生命科学分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实验室主任钟南山谈及新冠病毒新毒株奥密克戎等疫情发展走势与应对等诸多话题。

“奥密克戎新毒株的发现带来了新的问题,但是很多国家高度重视,采取严格管控措施,这说明从近两年的抗疫实践中,世界慢慢体会到中国的做法是对的。”钟南山说。

但他同时表示,目前应对新冠疫情仍面临很多困难,部分国家患病率、病死率仍很高,背后的原因是科技发展还不够。“病毒从哪里来、中间宿主是什么、怎么传给人类等,这些问题仍不清楚;对疾病的传播规律、致病机制、早期的病生理发展过程等,我们知道的还不够多,这也是导致我们在疫苗、抗体和药物方面研发滞后的原因。”

当前,为了更快控制疫情,钟南山呼吁基础、临床、疫苗、预防等不同学科共同协作,力争做到“零传播”。钟南山认为,实现这一目标,当务之急有以下几个:

一是注射疫苗,以达到历史经验所讲的“群体免疫”。钟南山说,按照Nature评估的中国疫苗效率,要到达理论上群体免疫,接种人群要达到全体人口的83%。目前我国11.5亿人完成全程接种,占81.9%,预计今年年底就将达到83%的预期指标。同时也要注意,绝大多数疫苗在接种半年后抗体水平开始下降,需要加强注射。“通过疫苗建立的群体免疫,将使病毒对我国的威胁大大减弱。”

二是抗体药物,近日国产药物BRII-196在美国和中国同时上市,该药物研发和设计由中国完成,包括清华大学、深圳三院以及广州实验室的协调组织等。“在我国云南、青海、内蒙古等地,很多重症病人得到了很好治疗,我国德尔塔毒株感染病死率非常低,说明药物真的起了作用。”他说。

三是继续研发药物,特别是要加强小分子药物和中药的研究。针对病毒的两个主要靶点,全球科学家都在加快研究速度。“中国有几个小分子药物已经研发成功,准备开展临床试验。此外,中药有复方、单方等不同方案,很多研究所和大学也在进行相关研究。”钟南山说。

四是科技战胜疫情需要交叉学科、世界各国共同努力。“一域不安,举世皆危。战胜疫情靠一个国家、一个单位是不行的。”钟南山说,国外科学家用几个月的时间就研发出mRNA疫苗,而中国目前也已经研发出四五种比较成熟的亚单位疫苗,这体现了国内国际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 口岸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