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控 > 正文

现金M0始末端倪

2020-10-26 06:05:47来源:金融时报  

陈宝山 现金M0作为古代“原生型货币”,作为历史上的主体货币形态,作为账务票据出现之前地球村唯一的货币形态,已经健步走过5000年以上的漫长之路。人民币发行72年以来,现金M0作为最活跃的货币形态为国家经济建设和人们日常生活立下汗马功劳。如今以移动支付为体征的货币运作方式替代了一定量现金M0,但现金M0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 现金M0(人民币纸币、硬币)发行回顾 72年来,5套人民币总计发行20种券别、132种版别(纸币+金属硬币),现行市场流通中货币(M0)主要呈现24种。第1套人民币发行根本解决了货币统一问题;第2套人民币发行根本解决了货币通胀问题;第3套人民币发行根本解决了货币体系问题;第4套人民币发行根本解决了货币量化问题;第5套人民币发行根本解决了货币质量问题。 其一: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同日发行人民币,第1套人民币发行废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近乎360种旧币以及银圆和美元在中国市场流通的混乱状况,建立起新中国高度统一的法定货币基本制度,稳定了国家金融秩序。 其二:1955年3月1日发行新版第2套人民币,以1:10000比例兑换旧版第1套人民币,使得人民币价格坚挺,彻底改观了新中国成立前国民党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严重通货膨胀现象,社会公众手持值钱的货币,对新中国建设和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 其三:1962年4月20日,开始陆续发行第3套人民币,1、2、5分;1、2、5角;1、2、5、10元,此种面额面值分布,构成世界先进货币奇偶数混合“1-2-5低面额券别结构体系”。 其四:1987年4月27日第4套人民币发行解决了货币量化问题,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80年代中期,从完全计划经济到计划经济指导下的市场经济,货币流通过程中,显现出实体货币现金M0生产力与市场不匹配,总量供给不足构成货币印制生产与发行的主要矛盾,国家最终决策发行新版50元和100元大额人民币,在实质上解决了货币供需总量问题。 其五:199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50周年发行第5套人民币根本解决了货币质量问题。作为货币流通措施和主动防伪手段,第4套人民币80版之前主要基于传统的货币设计、印制、发行、流通技艺,总体以明色调为主、静态为主,包括水印、可观定位对印、凹凸平印等生产工艺、设备、材料、技术的运用,侧重服务人的生理功能,眼观、手触、耳听以期达到初步识别货币的效果。第4套人民币90版采纳了无色荧光技术,开始步入货币的暗色调和动态智能时代,以其达到更好的主动防伪目的和跨步机器识读货币新阶段,人、机、币可对话。第5套人民币99版、05版、15版、19版、20版声光机电,数字图像、光学特征、磁性磁图像、冠字号码及独到技术工艺的发明与应用,吻合数字科技,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数字化技术,以暗色调为主体结合明色调组成二线防伪,为专业部门利用点钞机、货币清分机、ATM等金融机具运营创造了宽泛的技术条件,使原生型实体货币再造、升级、智能化,架构了高质量的世界先进货币,为人民币国际化铺路搭桥,也为衔接法定数字货币的生成奠定先决条件。未来,现金M0与法定数字货币联手,与转账支付清算货币伴生,于整体货币全集中将分别构成三个子集。 现金M0量化需求的变化 1948年至1978年末,全国市场流通中货币量(M0)累计212.59亿元;1978~1998年末,全国市场流通中货币量(M0)累计13378.73亿元,改革开放前20年货币(M0)净投放年度平均递增比例21.88%;1999~2020年9月末,全国市场流通中货币量(M0)8.24万亿元,近20年以来国家货币(M0)净投放年度平均递增比例约为10%;2020年春节前市场流通中货币量(M0)9.32万亿元,纵观宏观总量等于改革开放初期的439倍,该项数据与国家宏观经济、金融等要素构成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各项指数竞相吻合,配套运行。改革开放42年以来现金M0宏观与微观运行历经了八轮变化。 第一轮:1978年末全国市场货币流通量(M0)212.59亿元,当年全国净投放现金M016.6亿元,1979年全国净投放现金M055.77亿元,同比为348.6%,净增248.6%;1980年全国净投放现金M077.85亿元,同比为139.6% ;1981年全国净投放现金M050.1亿元,同比下降36.18% ,1978年至1981年,现金M0运行第1次构成N字型凹凸函数曲线,当年市场货币流通量(M0)346.2亿元。由于改革开放初期年度净投放现金M0与市场流通中货币量(M0)基数小,与后期年度净投放量和市场流通量相比微不足道。 此期,硬分币紧缺,恢复纸分币发行,反证了经济需要货币,市场需要货币,而货币印制生产力必须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硬道理。同时说明高性能、高质量货币对高科技的要求,对核心技术、独到技术、尖端制造业发展的要求。 第二轮:1983年全国净投放现金M097亿元,在集中精力解决硬分币紧张的时刻,“货币发行一定不要突破三位数”构成管理与监管的核心话题。1984年全国净投放现金M0262.3亿元,首次突破三位数,比1983年净增189.4%,市场货币流通量(M0)792.11亿元。1985年全国净投放现金M0195.7亿元,同比下降25.39%,1981年至1985年现金M0运行与那一时段国家经济宏观调控4年周期循环现象相吻合。 第三轮:1986全国市场货币流通量(M0)1218.36亿元,首次突破四位数,1988年全国净投放现金M0679.58亿元,同比为287.8%,净增187.8%。原因在于全国再次出现了严重通货膨胀,一些大城市CPI指数超过20%。此间,国家先后两次采纳从紧货币政策,1989年现金M0净投放210亿元,同比下降69.09%。 第四轮:1992年、1993年、1994年,国家连续3年呈现“高货币投放期”。1992年全国净投放现金M01087.96亿元,年度净投放现金M0首次突破四位数,同比上年净投放现金M0533.43 亿元,占比指数为204%,净增104%。1993、1994年全国净投放现金M0分别为1528.64亿元、1422.77亿元。此间,国家采取“点刹车、软着陆”适度从紧货币政策。1995年全国净投放现金M0596.7亿元,同比下降58.09%。 第五轮:1999年全国净投放现金M02251亿元, 呈现两个四位数 ,同比上年1026.55亿元占比为219.3%,净增指数119.3%,构成峰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13378.73亿元。次年,2000年国家净投放现金M01197.16亿元同比下降46.8%。1999年“Y2K”千年虫诱因多发了现金M01000亿人民币,实质上与宏观经济调控毫无关系,在这个意义上论述货币运行规律。 至此,将第一轮至第五轮人民币发行连续考察,1978年至1999年国家净投放现金M0年度平均净投放指数为21.88%。 第六轮:2003年全国净投放现金M02468亿元,与2002年同比为155.3%,净增55.3%,形成一个小高峰点,原因在于非典型肺炎疫情(SARS)对货币的苛求,包括社会公众提出医院等部门流出的现金M0不能再行使,应该针对货币进行严格消毒等。2004年全国净投放现金M01722亿元,同比下降69.8%,市场流通中货币量(M0)21391.27亿元,呈现两个五位数。 现金M0在一个漫长时期体现最活跃的货币形态,在较大程度上形成经济运行体温计、风向标。 第七轮:2005年全国净投放现金M02563亿元与2004年1722.4亿元同比为149%,净增49%;2006年全国净投放现金M03041亿元,年度净投放货币M0突破三个四位数,与2005年相比为118.7%,净增18.7%,市场流通中货币量(M0)26995.27亿元,春节前最高日净投放现金M01323.29亿元,元旦-春节前累计净投放峰值8371.9亿元,春节前时点性市场货币流通量(M0)35438亿元,突破三个五位数。2008年7月31日之前,国家采取从严货币政策,8月1日开始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国务院开出4万亿大单,宽松货币政策产生滞后效应,使得现金M0相伴其他货币形态对应性呈现增量。2010年全国净投放现金M06382亿元,构成人民币发行以来年度净投放现金M0最高峰值。其后2011年年度净投放现金M06120.26亿元居高不下,直至2014年全国净投放现金M01688亿元,同比下降76%。随着世界金融危机治理,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再单纯考察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数,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 第八轮:2015、2016、2017、2018、2019年末全国每年分别净投放现金M02957亿元、5097亿元、2342亿元、2561亿元、3981亿元,相对历史上现金M0净投放数据显示降幅,基本原因在于被手机移动支付所替代,年度替代现金M0数量趋向万亿元。实证表明:2019年末全国全年净投放现金M03981亿元,同比增长64%;2020年1月末全国净投放现金M01.61万亿元,同比增长12.59%;2020年1月末、2月末、1季度、4月末、5月末、2季度、7月末、8月末、三季度全国市场流通中货币量(M0)分别为7.72万亿元、9.32万亿元、8.82万亿元、8.3万亿元、8.15万亿元、7.97万亿元、7.99万亿元、8万亿元、8.24万亿元,同比增长指数分别为5.4%、6.6%、10.9%、10.8%、10.2%、9.5%、9.9%、9.4%、11.1%;2020年前三季度净投放现金5181亿元,2018年同期净投放现金609亿元,2019年同期净投放现金921亿元,与同期相比均增加4000亿元以上。 精准解析与定位现金M0 关注现金M0应弄清现金M0的量化指数,运行状态,以及未来与各类货币形态之关系,具体涉及: 其一,关于现金M0流通速度。现金M0流通状态呈现的量化递减矛盾已是现实,而面对现金M0流通速度减缓的社会现象更应引起高度关注。现金M0绝对量攀升的速度减缓与国家和世界经济运行关联,现金M0放在钱夹里不断使用,其流通速度必然加快。相反,现金M0放在钱夹里“备用”即是不用,不仅流通速度减缓,也酿成市场流通中货币(M0)锐减,2018年商业银行感觉现金M0收付量减少20%,2019年货币处理中心感觉现金M0押运与处理数量减少30%,造成这种状况,现金M0流通速度减缓属原因之一。 其二,大宗现金M0运营非货币流通主体。大宗现金M0运营,特指在货币运行量化结构中,在特定领域、人群、时间、狭窄空间,单笔大宗现金M0交易活动,其作为净投放现金M0通道,综合流通效率很低。媒体披露的家中存有数亿钞票,在实质上构成体外循环,规避了管理和监管,其虽然囊括市场流通货币(M0)之中,但却不知去向,无影无踪。货币流通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普遍性反映货币的大众属性,作为日常购物小额支付,货币在市场上如繁星一样星罗棋布,由少至多反映货币巨大的流通量。单笔大宗现金M0运营封闭在少数人,属于非正常经济生活体现的货币交易行为,不能反映货币流通主流与总体特征,但因其特殊,监管势在必行。 其三,货币形态的生成与分布状况。针对货币形态分布状况的考察,旨在确认现金M0长期存在理论。现金M0是具备物理生命的实体货币;转账支付清算货币是不具备物理生命的抽象性混成体货币;法定数字货币是具备物理特征的新型定型智能型货币。作为具备物理生命的实体货币现金M0,由于几千年以来人们都在使用这种货币,所以人们易于体味和理解。作为转账支付清算抽象性的混成体货币需要通过支票、本票、汇票支付入账,通过银行卡支付入账,通过固定或移动形式的各类工具支付入账,不论在途或一旦落脚账面,即构成现金、资金,成为混成体货币。此刻,既再分不清是支票本票汇票划入,银行卡汇款,还是手机移动支付,再将逐笔金额汇总产生总计之后,或资金、现金再利用,再汇划之后,就只剩下货币运行的痕迹,只有账面款项,抽象结晶的实质就是混成体货币。作为具备物理特征的新型定型智能型数字货币则不同,其物理特征由特定的数字要素符号构成智能模块,通俗定义就是数字钱包,其形同现金M0,但具备透明性、可控匿名机制完备、中央银行洞察全量信息,架构体内循环科学与技术。数字货币科学泛指作为新型定型智能型货币具备货币本质属性和基因承传,数字货币技术泛指常态经济生活应用的低成本货币,方便、快捷、安全,基于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进行商品市场买卖交易过程中奠定金融安全氛围。

  陈宝山

  现金M0作为古代“原生型货币”,作为历史上的主体货币形态,作为账务票据出现之前地球村唯一的货币形态,已经健步走过5000年以上的漫长之路。人民币发行72年以来,现金M0作为最活跃的货币形态为国家经济建设和人们日常生活立下汗马功劳。如今以移动支付为体征的货币运作方式替代了一定量现金M0,但现金M0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

  现金M0(人民币纸币、硬币)发行回顾

  72年来,5套人民币总计发行20种券别、132种版别(纸币+金属硬币),现行市场流通中货币(M0)主要呈现24种。第1套人民币发行根本解决了货币统一问题;第2套人民币发行根本解决了货币通胀问题;第3套人民币发行根本解决了货币体系问题;第4套人民币发行根本解决了货币量化问题;第5套人民币发行根本解决了货币质量问题。

  其一: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同日发行人民币,第1套人民币发行废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近乎360种旧币以及银圆和美元在中国市场流通的混乱状况,建立起新中国高度统一的法定货币基本制度,稳定了国家金融秩序。

  其二:1955年3月1日发行新版第2套人民币,以1:10000比例兑换旧版第1套人民币,使得人民币价格坚挺,彻底改观了新中国成立前国民党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严重通货膨胀现象,社会公众手持值钱的货币,对新中国建设和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

  其三:1962年4月20日,开始陆续发行第3套人民币,1、2、5分;1、2、5角;1、2、5、10元,此种面额面值分布,构成世界先进货币奇偶数混合“1-2-5低面额券别结构体系”。

  其四:1987年4月27日第4套人民币发行解决了货币量化问题,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80年代中期,从完全计划经济到计划经济指导下的市场经济,货币流通过程中,显现出实体货币现金M0生产力与市场不匹配,总量供给不足构成货币印制生产与发行的主要矛盾,国家最终决策发行新版50元和100元大额人民币,在实质上解决了货币供需总量问题。

  其五:199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50周年发行第5套人民币根本解决了货币质量问题。作为货币流通措施和主动防伪手段,第4套人民币80版之前主要基于传统的货币设计、印制、发行、流通技艺,总体以明色调为主、静态为主,包括水印、可观定位对印、凹凸平印等生产工艺、设备、材料、技术的运用,侧重服务人的生理功能,眼观、手触、耳听以期达到初步识别货币的效果。第4套人民币90版采纳了无色荧光技术,开始步入货币的暗色调和动态智能时代,以其达到更好的主动防伪目的和跨步机器识读货币新阶段,人、机、币可对话。第5套人民币99版、05版、15版、19版、20版声光机电,数字图像、光学特征、磁性磁图像、冠字号码及独到技术工艺的发明与应用,吻合数字科技,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数字化技术,以暗色调为主体结合明色调组成二线防伪,为专业部门利用点钞机、货币清分机、ATM等金融机具运营创造了宽泛的技术条件,使原生型实体货币再造、升级、智能化,架构了高质量的世界先进货币,为人民币国际化铺路搭桥,也为衔接法定数字货币的生成奠定先决条件。未来,现金M0与法定数字货币联手,与转账支付清算货币伴生,于整体货币全集中将分别构成三个子集。

  现金M0量化需求的变化

  1948年至1978年末,全国市场流通中货币量(M0)累计212.59亿元;1978~1998年末,全国市场流通中货币量(M0)累计13378.73亿元,改革开放前20年货币(M0)净投放年度平均递增比例21.88%;1999~2020年9月末,全国市场流通中货币量(M0)8.24万亿元,近20年以来国家货币(M0)净投放年度平均递增比例约为10%;2020年春节前市场流通中货币量(M0)9.32万亿元,纵观宏观总量等于改革开放初期的439倍,该项数据与国家宏观经济、金融等要素构成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各项指数竞相吻合,配套运行。改革开放42年以来现金M0宏观与微观运行历经了八轮变化。

  第一轮:1978年末全国市场货币流通量(M0)212.59亿元,当年全国净投放现金M016.6亿元,1979年全国净投放现金M055.77亿元,同比为348.6%,净增248.6%;1980年全国净投放现金M077.85亿元,同比为139.6% ;1981年全国净投放现金M050.1亿元,同比下降36.18% ,1978年至1981年,现金M0运行第1次构成N字型凹凸函数曲线,当年市场货币流通量(M0)346.2亿元。由于改革开放初期年度净投放现金M0与市场流通中货币量(M0)基数小,与后期年度净投放量和市场流通量相比微不足道。

  此期,硬分币紧缺,恢复纸分币发行,反证了经济需要货币,市场需要货币,而货币印制生产力必须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硬道理。同时说明高性能、高质量货币对高科技的要求,对核心技术、独到技术、尖端制造业发展的要求。

  第二轮:1983年全国净投放现金M097亿元,在集中精力解决硬分币紧张的时刻,“货币发行一定不要突破三位数”构成管理与监管的核心话题。1984年全国净投放现金M0262.3亿元,首次突破三位数,比1983年净增189.4%,市场货币流通量(M0)792.11亿元。1985年全国净投放现金M0195.7亿元,同比下降25.39%,1981年至1985年现金M0运行与那一时段国家经济宏观调控4年周期循环现象相吻合。

  第三轮:1986全国市场货币流通量(M0)1218.36亿元,首次突破四位数,1988年全国净投放现金M0679.58亿元,同比为287.8%,净增187.8%。原因在于全国再次出现了严重通货膨胀,一些大城市CPI指数超过20%。此间,国家先后两次采纳从紧货币政策,1989年现金M0净投放210亿元,同比下降69.09%。

  第四轮:1992年、1993年、1994年,国家连续3年呈现“高货币投放期”。1992年全国净投放现金M01087.96亿元,年度净投放现金M0首次突破四位数,同比上年净投放现金M0533.43 亿元,占比指数为204%,净增104%。1993、1994年全国净投放现金M0分别为1528.64亿元、1422.77亿元。此间,国家采取“点刹车、软着陆”适度从紧货币政策。1995年全国净投放现金M0596.7亿元,同比下降58.09%。

  第五轮:1999年全国净投放现金M02251亿元, 呈现两个四位数 ,同比上年1026.55亿元占比为219.3%,净增指数119.3%,构成峰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13378.73亿元。次年,2000年国家净投放现金M01197.16亿元同比下降46.8%。1999年“Y2K”千年虫诱因多发了现金M01000亿人民币,实质上与宏观经济调控毫无关系,在这个意义上论述货币运行规律。

  至此,将第一轮至第五轮人民币发行连续考察,1978年至1999年国家净投放现金M0年度平均净投放指数为21.88%。

  第六轮:2003年全国净投放现金M02468亿元,与2002年同比为155.3%,净增55.3%,形成一个小高峰点,原因在于非典型肺炎疫情(SARS)对货币的苛求,包括社会公众提出医院等部门流出的现金M0不能再行使,应该针对货币进行严格消毒等。2004年全国净投放现金M01722亿元,同比下降69.8%,市场流通中货币量(M0)21391.27亿元,呈现两个五位数。

  现金M0在一个漫长时期体现最活跃的货币形态,在较大程度上形成经济运行体温计、风向标。

  第七轮:2005年全国净投放现金M02563亿元与2004年1722.4亿元同比为149%,净增49%;2006年全国净投放现金M03041亿元,年度净投放货币M0突破三个四位数,与2005年相比为118.7%,净增18.7%,市场流通中货币量(M0)26995.27亿元,春节前最高日净投放现金M01323.29亿元,元旦-春节前累计净投放峰值8371.9亿元,春节前时点性市场货币流通量(M0)35438亿元,突破三个五位数。2008年7月31日之前,国家采取从严货币政策,8月1日开始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国务院开出4万亿大单,宽松货币政策产生滞后效应,使得现金M0相伴其他货币形态对应性呈现增量。2010年全国净投放现金M06382亿元,构成人民币发行以来年度净投放现金M0最高峰值。其后2011年年度净投放现金M06120.26亿元居高不下,直至2014年全国净投放现金M01688亿元,同比下降76%。随着世界金融危机治理,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再单纯考察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数,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

  第八轮:2015、2016、2017、2018、2019年末全国每年分别净投放现金M02957亿元、5097亿元、2342亿元、2561亿元、3981亿元,相对历史上现金M0净投放数据显示降幅,基本原因在于被手机移动支付所替代,年度替代现金M0数量趋向万亿元。实证表明:2019年末全国全年净投放现金M03981亿元,同比增长64%;2020年1月末全国净投放现金M01.61万亿元,同比增长12.59%;2020年1月末、2月末、1季度、4月末、5月末、2季度、7月末、8月末、三季度全国市场流通中货币量(M0)分别为7.72万亿元、9.32万亿元、8.82万亿元、8.3万亿元、8.15万亿元、7.97万亿元、7.99万亿元、8万亿元、8.24万亿元,同比增长指数分别为5.4%、6.6%、10.9%、10.8%、10.2%、9.5%、9.9%、9.4%、11.1%;2020年前三季度净投放现金5181亿元,2018年同期净投放现金609亿元,2019年同期净投放现金921亿元,与同期相比均增加4000亿元以上。

  精准解析与定位现金M0

  关注现金M0应弄清现金M0的量化指数,运行状态,以及未来与各类货币形态之关系,具体涉及:

  其一,关于现金M0流通速度。现金M0流通状态呈现的量化递减矛盾已是现实,而面对现金M0流通速度减缓的社会现象更应引起高度关注。现金M0绝对量攀升的速度减缓与国家和世界经济运行关联,现金M0放在钱夹里不断使用,其流通速度必然加快。相反,现金M0放在钱夹里“备用”即是不用,不仅流通速度减缓,也酿成市场流通中货币(M0)锐减,2018年商业银行感觉现金M0收付量减少20%,2019年货币处理中心感觉现金M0押运与处理数量减少30%,造成这种状况,现金M0流通速度减缓属原因之一。

  其二,大宗现金M0运营非货币流通主体。大宗现金M0运营,特指在货币运行量化结构中,在特定领域、人群、时间、狭窄空间,单笔大宗现金M0交易活动,其作为净投放现金M0通道,综合流通效率很低。媒体披露的家中存有数亿钞票,在实质上构成体外循环,规避了管理和监管,其虽然囊括市场流通货币(M0)之中,但却不知去向,无影无踪。货币流通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普遍性反映货币的大众属性,作为日常购物小额支付,货币在市场上如繁星一样星罗棋布,由少至多反映货币巨大的流通量。单笔大宗现金M0运营封闭在少数人,属于非正常经济生活体现的货币交易行为,不能反映货币流通主流与总体特征,但因其特殊,监管势在必行。

  其三,货币形态的生成与分布状况。针对货币形态分布状况的考察,旨在确认现金M0长期存在理论。现金M0是具备物理生命的实体货币;转账支付清算货币是不具备物理生命的抽象性混成体货币;法定数字货币是具备物理特征的新型定型智能型货币。作为具备物理生命的实体货币现金M0,由于几千年以来人们都在使用这种货币,所以人们易于体味和理解。作为转账支付清算抽象性的混成体货币需要通过支票、本票、汇票支付入账,通过银行卡支付入账,通过固定或移动形式的各类工具支付入账,不论在途或一旦落脚账面,即构成现金、资金,成为混成体货币。此刻,既再分不清是支票本票汇票划入,银行卡汇款,还是手机移动支付,再将逐笔金额汇总产生总计之后,或资金、现金再利用,再汇划之后,就只剩下货币运行的痕迹,只有账面款项,抽象结晶的实质就是混成体货币。作为具备物理特征的新型定型智能型数字货币则不同,其物理特征由特定的数字要素符号构成智能模块,通俗定义就是数字钱包,其形同现金M0,但具备透明性、可控匿名机制完备、中央银行洞察全量信息,架构体内循环科学与技术。数字货币科学泛指作为新型定型智能型货币具备货币本质属性和基因承传,数字货币技术泛指常态经济生活应用的低成本货币,方便、快捷、安全,基于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进行商品市场买卖交易过程中奠定金融安全氛围。

关键词: 现金M0始末端倪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