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控 > 正文

中消协点名大数据杀熟:共同做好社会监督 防止经营者利用算法作恶

2021-01-09 11:35:39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月8日消息(记者 牛谷月)1月7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在京召开“网络消费领域算法规制与消费者保护座谈会”。中消协指出,部分大型企业平台出现了应用算法技术进行大数据杀熟等损害网络领域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对此,要加强网络消费领域算法规制,保障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中消协表示,近年来,网购、出行、旅游、订餐等大型平台企业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丰富的产品或服务,但也存在一些大数据杀熟、刷好评隐差评使评价结果呈现失真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

所谓“大数据杀熟”,是指互联网平台企业在向消费者提供同样的服务或者商品时,相同时间内,向平台的新用户提供比老用户更优惠的价格,而老用户甚至可能需要支付较“正常价格”更高的金额,且越“资深”的平台用户付出的金额会越高。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12月20日,“大数据杀熟”当选为2018年度社会生活类十大流行语。

近期,有关“大数据杀熟”的消息又不断进入公众视野。

2020年8月20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自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规定明确了,在线旅游经营者不得滥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侵犯旅游者合法权益。

2020年9月15日消息,央视二套财经频道点名在线旅游平台的大数据杀熟现象,报道中提到在线旅游平台针对不同消费特征的旅游者对同一产品或服务在相同条件下设置差异化的价格。

2020年12月,一篇题为《我被美团会员割了韭菜》的文章引发热议,作者详述了美团外卖存在会员与非会员在同一送餐地址、同一外卖商户订餐,会员配送费高于非会员配送费的情况。“大数据杀熟”再次引发公众热议。

中消协指出,大数据杀熟等问题的背后,核心是互联网平台对算法技术的应用。算法本身是一种技术手段,经营者可以利用算法提升经营效率,也可以利用算法钻法律的漏洞,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据中消协披露,有些经营者利用算法进行价格歧视。一是对新老用户制定不同价格,会员用户反而比普通用户价格更贵。二是对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制定不同价格。三是多次浏览页面的用户可能面临价格上涨。四是利用繁复促销规则和算法,实行价格混淆设置,吸引计算真实价格困难的消费者。这类算法造成选择性目标伤害。

兰州大学循证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光华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指出,基于商业平台算法的大数据杀熟,将生活在现代网络环境中的消费者置入“信息茧房”,以平台的算法偏好替代消费者的内心自主意愿,直观与可视化地剥夺了消费者的“知悉真情权”“自主选择权”“受教获知权”,也使得消费者丧失了基于上述权利的“公平交易权”和“监督批评权”等。

中消协表示,这些常见的网络消费领域不公平算法应用,具有技术性和隐蔽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消费者很难通过个体力量与之抗衡。如果任其无序发展,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公平有序竞争,也会使消费者面临数据算法压榨,甚至沦为平台经营者的掌中“玩物”。

对此,中消协强调,在算法应用中,网络经营者应当加强自律,守法经营,切实承担应尽义务和责任,维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希望各行业组织加强机构设立和立法规制、加强监管协作和机制建设、加强司法解释和判例指导、加强消费维权和社会监督,促使网络经营者合理合规地应用算法,净化行业风气,促进良性发展,有效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建议消费者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和依法维权意识。对于非法或过度索取个人信息的行为,勇于说“不”;对于网络经营者实行的各种算法中存在的不公问题提高警惕,加强监督,通过维权行动,加强共同治理。

中消协表示,算法应用不公针对的是普遍的社会大众,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潜在的受害者。中消协希望社会各界通过力所能及的方式,共同做好社会监督,促进算法应用的公平、合理,防止经营者利用算法作恶。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