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控 > 正文

国家电投集团原董事长王炳华:核能供暖、供汽市场空间广阔

2023-04-27 09:48:09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资料图】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特邀顾问、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王炳华4月26日在中国核能可持续发展论坛2023年春季国际高峰会议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核能供暖、供汽是核能综合利用的最主要途径,在“双碳”目标下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核能供暖具有清洁低碳、安全可靠的特点,经济性得到初步验证,是当前不可多得的、较为成熟的替代化石能源、满足大规模集中供暖需求的方式。”王炳华介绍,根据当前核电布局,利用北方地区已投运核电项目进行供暖,我国已具备实现1.6亿平米核能供暖能力。随着在建核电机组的建成投产,预计2030年,将具备3.2亿平米核能供暖能力。进一步结合核电厂周边城市实际情况及供暖替代的可行性分析,预计2030年我国核能供暖面积将达到1.5亿平米左右。展望2060年,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考虑到多用途小堆及内陆地区核电发展,我国核能供暖面积有望达到15亿平米。

“核能工业供汽是核能助力工业部门碳减排的重要举措,是核能开展综合利用的重要方向。”王炳华表示,通过小堆、压水堆、高温堆等不同堆型的组合,核能供应蒸汽参数范围可覆盖0.35-12.5MPaG、100℃-540℃,涵盖了高压、中压、低压、低低压等石化、煤化工、盐化工以及普通加工制造业所需的各个蒸汽参数等级。

2019-2021年,我国工业蒸汽消费量稳定保持在4.5亿吉焦/年以上,现有工业蒸汽的需求量约6.5万吨/小时,按照规划沿海规模较大的20多个化工园区,未来工业用蒸汽需求总量将达到13.5万t/h。若以核能产生的蒸汽替代现有工业蒸汽需求量的30%测算,需要约1000万千瓦装机的高温气冷堆与压水堆开展联合供热;以占有未来全部需求总量的30%测算,需要约2100万千瓦装机的高温气冷堆与压水堆开展联合供热。

同时,王炳华认为,核能制氢、海水淡化具有较好的市场空间,核能集中供冷具备技术可行性,但其进一步规模化发展取决于技术的进步与经济性的提升。

王炳华介绍,以水为原料,核能制氢的技术路线可分为核电制氢(效率不超过30%)、核热制氢(效率超过60%)和电热混合制氢(效率接近60%)三种。其中热制氢和电热混合制氢所需的高温工艺热,可与高温气冷堆热力参数契合,预期成本最低,但由于面临耐高温材料研发的挑战,目前技术成熟度较低。

王炳华表示,预计2030年,考虑1.1亿千瓦压水堆核电均具备制氢能力时(考虑反应堆额定功率30%用于制氢),可实现核能制氢年产量330万吨,能够满足全国1/10 的氢气需求;展望2060年,倘若热制氢、电热混合制氢及高温气冷堆技术取得突破,可实现核能制氢年产量900万吨以上。

在核能海水淡化方面,王炳华介绍,根据在建和已规划核能海淡项目测算,预计2025年我国核能海水淡化规模将达到21万吨/日;到2030年,将达到40万吨/日。核能制冷在区域集中供冷、冷库、数据中心等应用场景具有发展潜力。利用核能转化的热能,经热网向城市的二级转热站提供热源,再通过溴化锂机组供冷,具备技术可行性,可以为大型园区、数据中心、冷库等大范围集中制冷场景提供低碳解决方案,减少制冷业电力消耗。(刘雪)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