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股 > 正文

【現代財政以「創造財富」為務,以刺激慾望而非生存所需作為生產依據】

2023-07-31 16:04:15来源:哔哩哔哩  


(相关资料图)

(現代「有錢」已非生活改善而是社會象徵)(刺激「景氣」之道竟是刺激人的「虛榮心」)(為什麼有錢人比窮人更愛借錢?)(有錢越來越是一種「感覺」!)

(出於王世宗教授《必然之惡——文明觀點下的政治問題》一書,第五章〈經濟與財政〉,頁141-2。)

為了促進經濟繁榮,現代的財政以「創造財富」為務,此種經濟活動不以生存的需求為生產的依據,卻以刺激(購買)慾望(‘false needs’)為助長「景氣」之道,因而更惡化虛榮的人性(commodity fetishism),其浪費所造成的實際破壞更不在話下(We could get along better with fewer economists and more economizers.)。經濟活動本源於求生,故農業乃為經濟之母(吃的比用的重要cf. Engel’s Law ),然經濟發展結果賺錢卻比謀生更重要 、而工商則較農業更吃香,於是在「開發中國家」裡城鄉的收入差距顯著(The chickens are the country’s, but the city eats them.),人口大量湧入都市而致農村破敗,此種失根忘本的經濟性迷信使人不是「為生存而賺錢」卻是「為賺錢而生存」,致富成為最虛無的實務,這證明人生不能無所追求,資本主義即是凡人的生命動力,因此它的興盛乃是大眾時代的必然現象而非文化特徵(正統經濟學不得不為資本主義辯解)。在傳統社會富有是確實的事,在現代社會有錢則愈來愈是一種感覺,因為有錢人的財富常是超越生活所需的金額(數字),它令人羨慕的原因主要不是舒適的生活素質而是其社會性象徵(如鑽石令人愛非因其實際功用)——可知勞力絕不是造就商品價值的唯一原由(Marxist labour theory of value)——此乃心理上的意義,故「信用」(credit)佳成為富有的代稱。在現代的財政下,富人遠較窮人有資格向銀行貸款(Who would borrow when he hath not, let him borrow when he hath.),因此欠錢最多者絕非貧者而是有錢人,此種荒謬與不義的現象是現代經濟常態,它顯示現代經濟不似民生問題而更像是金錢遊戲。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