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正文

6月13日OMO利率调降点评:超预期降息背后的三重考量

2023-06-13 17:48:44来源: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事件:2023 年6 月13 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20 亿元7 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9%,上次为2.0%,下调10 个bp。


(资料图)

核心观点:人民银行此次调降政策利率主要是出于稳预期、稳增长、稳信贷节奏的三重考量,也是对“加强逆周期调节,全力支持实体经济”的体现。一是,经济景气度持续下行,PMI 连续两个月位于临界值以下,CPI 低位震荡,PPI 持续处于负区间,内外需求持续疲弱,稳定各方预期必要且急迫。二是,基数效应以及需求疲弱影响下,社融同比存在走弱压力,降息可以改善居民和企业预期,稳住信贷需求,托底经济增长;三是,6 月美联储加息或暂缓,为国内降息提供窗口。

向前看,考虑到OMO 短期政策利率调降后,MLF 中长期利率跟随调整,从而引导LPR 下调,更能够达到支持实体经济、托底经济增长的目的。因此我们预期,此次OMO 利率下调后,后续MLF 及LPR 利率大概率会跟随下调。

一、 为何选择在此时降息?有何必要性?

5 月PMI 数据公布后,经济持续超预期走弱,稳增长政策预期持续升温。6 月9 日,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发布消息,易纲行长在上海调研时强调,要“加强逆周期调节,全力支持实体经济”,这使得市场对降息预期再次加剧,近期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也反映了这一情况。6 月13 日,央行公告显示,OMO 利率下降10bp。

那么为何央行选择在此时降息,降息有何必要性?

第一,从内部来看,经济景气度持续下行,内外需求持续疲弱,亟待政策出台护航。

从经济增长来看,经济动能持续走弱一般是构成降息的重要条件之一。今年一季度经济动能超预期走强后,4 月以来急转直下,4 月PMI 为49.2%,5 月进一步下降至48.8%,且供需两端均出现明显下降,对企业信贷需求形成明显抑制。

从通胀水平来看,今年以来我国CPI 持续在低位震荡,PPI 持续为负,CPI 与PPI的持续走弱本身也与宏观经济景气持续下行有关。5 月我国CPI 同比为0.2%,PPI同比为-4.6%,且受基数效应影响,6 月与7 月仍存在继续走弱的风险。

第二,基数效应以及需求疲弱影响下,社融同比存在走弱压力,降息可以改善居民和企业预期,稳住信贷需求,托底经济增长。2022 年5-6 月,国内宏观经济正处于疫情冲击过后的复苏期,宏观政策加码发力,使得5-6 月社融与信贷规模均超出季节性。而反观今年,宏观政策发力强度相较2022 年有所减弱,并且经济弱复苏下企业和居民信贷需求均不足,在“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指引下,政策进一步加力的必要性在提升。从结果来看,降息落地对企业与居民端信贷修复均是利好。

企业端,降息可以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激发信贷需求;居民端,降息则可以改善居民预期,进一步刺激居民的中长期信贷需求。

第三,从外部来看,6 月美联储加息或暂缓,为国内降息提供窗口。目前市场对美联储6 月暂缓加息市场已形成一致预期,Fed 数据显示,6 月13 日市场预期6 月暂停加息的概率为81.5%。从2022 年中国央行降息操作来看,就选择在美联储基准利率未做调整的8 月。

第四,近期央行行长讲话强调“加强逆周期调节,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反映出政策出台的迫切性在增强。

一方面,从历史上看,央行提及“加强逆周期调节”相关表述后,通常会出台一揽子政策,包括但不限于适时降准降息操作等。例如2019 年下半年提及“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后,9 月央行全面降准0.5pct,11 月下调MLF 利率;2020年上半年,多次会议提及“加强逆周期调节”后,上半年两次下调MLF 利率,并有三次降准(一次全面降准、两次定向降准)举措落地。

另一方面,易纲行长首提“全力支持实体经济”,与此前会议或报告中提到的“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切实服务实体经济”等表态相比,力度明显增强,这表明在当前实体经济持续走弱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出台的必要性、紧迫性在上升。

此外,近期银行存款利率下调,为进一步下调政策利率释放了空间。6 月8 日,六大国有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利率降幅因期限不同普遍落在5~15BP 区间。6 月12 日,招行、浦发等11 家股份制银行开始跟进,调降幅度与六大行基本相近。存款利率的下调为银行减轻负债端成本,缓解银行净息差压力,为银行进一步合理让利实体经济拓展空间。

二、 降息对市场有何影响?

理论上讲,降息无论对股票市场还是债券市场均有利好。

对于股票市场来讲,降息可以降低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改善企业的经营现金流,同时低利率环境还可以刺激公司投资和市场活动,改善市场风险偏好,短期内会对股市产生提振效应。但从中长期来看,降息对股市的影响,还是取决于降息落地后,实体经济景气的改善程度。本次降息落地后,截至6 月13 日上午收盘,对政策与经济反应敏感的创业板指数上涨0.36%,万得全A 上涨0.25%。

对于债券市场来讲,调降政策利率,可以引导市场利率进一步下行,从而打开国债收益率的下行空间。前期在政策预期升温之下,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开启了一波下行,从5 月26 日至6 月12 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了5bp;6 月13 日降息公布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再度下行,截至6 月13 日上午收盘,10Y 国债活跃一路下行至2.6400%,再次下行4.4bp。

三、 后续MLF 与LPR 会跟进调降吗?

逆回购OMO、中期借贷便利(MLF)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是央行针对不同期限和不同目标的利率调整工具,共同构成了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其中,央行通过OMO 和MLF 利率释放货币政策信号,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并影响市场基准利率,最终传导至贷款等金融市场产品的利率。LPR 则是贷款市场的基准利率,在MLF 利率基础上按照市场化方式加点形成的,再通过银行运用LPR 定价影响实际执行的贷款利率,共同形成市场化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

从此次降息的核心原因来看,在经济持续偏弱、需求不足的背景下,降息有助于引导市场预期,支持实体经济发展。OMO 短期政策利率调降后,MLF 中长期利率跟随调整,从而引导LPR 下调,更能够达到支持实体经济的目的。因此我们预期,伴随此次OMO(7D)降息,后续MLF 及LPR 利率大概率会跟随下调。

MLF 方面,我们预计6 月15 日利率下调幅度在10bp 左右。

而在LPR 方面,1 年期、5 年期以上LPR 报价很可能出现非对称下调,即1 年期LPR 报价可能下调5 个基点,5 年期以上LPR 报价下调15 个基点。

风险提示: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房地产链条修复节奏不及预期。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