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 > 正文

“废柴”变“宝藏”,宜都有路径!

2025-11-04 15:10:12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刘青松、刘启梅)近年来,宜都市以秸秆综合利用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农业绿色转型路径,逐步构建起“还田+离田+收储运”与“五化”利用有机衔接的发展格局,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目前,该市秸秆年综合利用量约14.5万吨,综合利用率持续稳定在95%以上,走出了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政策引领,筑牢秸秆综合利用根基

为系统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宜都市农业农村局成立专项工作专班,深入田间地头调研、广泛听取基层意见,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并优化乡村振兴奖励扶持政策。对收储利用秸秆50吨以上的村集体,按每吨50元给予补贴,充分调动基层参与积极性;在农作物集中收获期,组织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巡查指导与技术服务。

同时,通过“培训+样板”双轨推进,近年来累计举办各类秸秆综合利用培训百余场,创建市镇两级综合利用样板十余个,实现技术入户率100%,让农户、主体懂技术、会操作。

体系支撑,激活资源循环链条

按照“就近就地、划片收储、集中转运、规模利用”的原则,宜都市构建起“组有堆放点,村有收储站,镇有收储中心,市有利用企业”四级收储运用体系,打通秸秆从田间到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为激发群众参与热情,该市创新推出“环保超市积分制”,农户将秸秆送至指定收储点,即可按重量兑换积分,积分能直接兑换农资或日用品。以枫相树村为例,每亩田秸秆可兑换60积分,相当于60元实物价值。截至目前,该模式已累计兑换价值6600元的物资,形成“农户受益、资源循环”的良性互动机制。

“五化”并举,拓展秸秆增值空间

围绕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和基料化“五化”方向,宜都市推动秸秆多元化、高值化利用,让“废秸秆”变身“香饽饽”。

目前,全市年肥料化利用秸秆约10万吨,通过覆盖还田、“秸-饲-肥”等模式,助力化肥减量增效,提升土壤有机质;饲料化利用3.6万吨,有效缓解畜牧养殖饲料资源紧张;其余部分则用于生物质能源、基料化等新兴产业,推动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全市已培育秸秆利用规模主体20余家,初步形成布局合理、链条完整的秸秆综合利用网络。

机制保障,推动政策落地见效

宜都市将秸秆综合利用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年初出台扶持政策,夏季启动收储,市农业生态环保中心全程跟踪指导。每年11月中下旬收储结束后,组织专班对各乡镇(街道)进行抽查核验,依程序兑现奖补资金,确保惠农政策落到实处。2024年,该市共对24家利用主体发放补贴108.8万元,持续激发市场活力。

下一步,宜都市将继续推进秸秆资源高效集约利用,推动产业模式向低碳循环升级,为提升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坚实支撑,全面加快农业农村绿色转型步伐。

关键词: 利用 宜都市 秸秆 收储 秸秆综合利用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