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股 > 正文

1943年,英国探险家在大漠丝绸之路上用镜头记录下了甘肃敦煌的辉煌

2023-06-03 14:52:25来源:个人图书馆-泊木沐  

1943年,英国探险家在大漠丝绸之路上用镜头记录下了甘肃敦煌的辉煌

这是一套由英国的探险人员在1943年在甘肃敦煌所拍的一系列旧相片,这些相片由他们在敦煌探险时所拍。敦煌,又名“沙州”,坐落在甘肃西北一望无际的大漠之中,是我国西北地区最西边的一个地区。敦煌是“古丝路”上的一个要塞,敦煌的故事,就像一场绵延数千年的梦幻。莫高窟、月牙泉、铁骑、戈壁滩、铁骑、玉门关、唐朝两个有名的关口均位于敦煌之外。


(相关资料图)

横贯古今丝路,依然有商旅的钟鸣。现在,我们就透过这一系列英国的旧相册,一睹80年来敦煌的神奇风采。

1943,一支驼马团正走在敦煌城外面的大漠沙漠上。敦煌地处丝路,商业贸易一度十分兴旺,来自东边的商人穿过广袤的大戈壁,前往西域、中亚,还可以前往欧洲。

1943年,敦煌,两汉时期的一座战壕。这座哨塔,也叫哨塔,在远古时代,是一座以狼群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哨塔,由于经常会有狼群粪便燃烧,因此也被称为“狼烟台”。当敌人出现时,日日放烟雾,晚上点燃,台台连在一起,互相通风报信。

1943敦煌月牙泉。月牙泉在敦煌南部鸣沙山的北面,有“沙井”之称,也有“药泉”之说,因为其形状像一轮弯月而得名,因此得名“月牙泉”。月牙泉四周环绕着鸣沙山,却没有被黄沙覆盖,永远是一片清澈的水面,雨水也不会泛滥,干旱也不会干枯。

敦煌的大门,1943年。敦煌的文化源远流长,在《史记》中首次出现了"敦煌"一字:"敦者,大也;“黄”是“盛”,意思是“灿烂”。敦煌在古代曾经是中国与西方交流的要冲,是“丝路”上的“喉咙”,是“通商”上的“大都市”,也是“通商”上的“大都市”,在古代也是“大都市”。

1943年,一位带着幼孙在敦煌大街上兜售香蜜瓜的老大爷。吐鲁番、哈密两个地区都有哈密瓜,哈密瓜的果皮又肥又甜,是汉朝永平时的特产,被列为朝廷贡品。到清朝时,曾由哈密王进贡,得到康熙的嘉奖,故称“香甜”。

敦煌莫高窟,1943年。莫高窟又叫千佛洞,莫高窟可追溯到十六国年间,相传为先秦建元二年(三百六十六),乐尊和尚行至此处,突然看到一片金色光芒闪烁,似现万佛,遂在石墙上开辟出了这一洞穴。其后,法良大师等人仍在这里开凿洞穴,以求入定,故名“漠高窟”,意思是“大漠之巅”。由于“漠”和“莫”同音,后人将其称为“莫高窟”。

1943敦煌莫高窟“躺着的大佛”,姿势优雅,四肢伸展,宝相庄严,被誉为世上最完善的“摩尼”。

敦煌莫高窟中的佛教画像,1943年。敦煌的绘画作品数量庞大,技术高超,是敦煌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敦煌的绘画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它通过描绘上帝的形象,上帝的行为,上帝与上帝的关系,来表达人类的美好意愿,让人类的灵魂得到安宁。

最后感谢大家的收看,也希望大家能对我的文章点赞,我将不断地不断地进行更多的创作,大家有什么看法都可以告诉我,我会不断地改进。以上内容全部图片来源于互联网,若涉及到版权问题,敬请告知,感谢!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