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正文

又到了铁军该上场的时候

2023-07-06 05:15:05来源:销冠智库100  

去年,日本一家媒体连发两篇报道,指出了一个让他们难以接受的现象。越来越多的日本科学家前往中国任教,其中就包括了被誉为“微纳机器人之父”的机器人专家福田敏男。


(资料图)

福田敏男是日本机器人领域绝对的大佬,他离开名古屋大学,来到了北京理工大学,担任全职教授。这样一个国宝级科学家流失到中国,日本民众有些想不通。这家媒体用一句话提醒这个现象的严重性:

对日本而言,这是一场危机。

顶级科学家最需要的是研究环境。日本民众可能不知道,北理工国防科技园那里的机器人所,不论是科研基金的支持,还是科技园内的相关产业公司,都是一个科学家梦寐以求的。

日媒痛心疾首的几个月后,他们再次看到了中国在科研领域,到底有多努力。

2022年11月4日下午,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永久会场,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国际创新协同区启用。两天后,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这里开幕。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之盛况,无须多言,看几个数字就知道了:

60位顶尖科学家参会,其中包括27位诺贝尔奖得主,30余位中国两院院士。

论坛设立的世界顶尖科学家奖,在遴选标准上,候选人不限国籍、不限性别、不限年龄,奖金是1000万元。

这是一个以上海为起点、中国为基地的全球性大奖。

已经产生的大奖得主,获得“智能科学或数学奖”的,是来自美国的计算机科学家迈克尔·乔丹;获得“生命科学或医学奖”的,是来自德国的生物化学家迪尔克·格尔利希。

上海对基础科学的重视,直接体现就是奖金力度、对国外科学家及其研究成果的尊重与包容。上海想对外传达的意思其实很简单:

科学无边界。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既是上海的,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上海送给国际科学界的礼物,不只是一个交流平台,一个重金奖项,还有一个家。在2018年的首届顶尖科学界论坛上,上海公布了一个方案:

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

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规划面积约3.2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72万平方米,分为住区与实验室两部分。

科学家最重视的是科研环境,上海的诚意,在非常短暂的时间里就开始兑现了。2018年当年,9个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12个国际合作项目立项,这一年里,新立项项目的资助额超过了22亿。

这些努力里最硬核的部分,就是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中的实验室部分了。

高水平的科学实验室的建设很难,难在哪里?美国能源部曾对国家实验室提出要求:应当更注重科学领域的交叉点,而不是各个学科内部。

也就是说,高水平的实验室的真正价值,在于可以开展交叉学科综合性研究。这对实验室的建造带来的难度就是,内部结构异常复杂、功能繁多。

顶尖科学家实验室部分由6座“蝴蝶振翅”造型的建筑构成,每个实验室包含1个由诺贝尔奖获得者牵头组建的顶级科学家工作室,以及数据中心、研发办公、平台实验室等科研设施。

为了创建更舒适的科研环境,社区还为来自全球的顶尖科学家们搭建了住宅、商业、康体等配套区域。

负责顶尖科学家实验室和住区两部分投资开发运营的,是中建二局玖合公司,建设单位同样也是二局系统内综合实力“排头”的二局三公司。

由于实验室结构的复杂,中建玖合在图纸阶段引入了虚拟模拟施工技术,又采用了一系列精益软硬件的辅助下,就是为了保障“焊接”这个环节的高效高质,只不过,这个焊接工作包含的工作量有点吓人:

2040个钢构件、1000余个梁柱节点。

为了解决传统油托旋合存在的作业效率低、能耗高的劣势,中建玖合自主研发了新型半自动油托旋合装置,节约工期35天。

他们这是在用打仗的心态,在努力建设好顶尖科学家社区的实验室部分。所有人都看懂了上海,看懂了这个城市在基础科研领域的抱负:

领先未来20年的科技战略力量、储备未来50年的科学资源。

当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展露出开拓进取的姿态时,参与其中的人,没有谁会掉以轻心。

中建玖合承担的任务,也不只是建设顶科社区的实验室,他们还要在这里打造一片与顶尖科学家几个字相匹配的住宅。

顶尖科学家社区的住宅部分,名为玖海云天。

盖房子不是一件难事,但当盖房子和未来几十年的科技发展扯上关系时,这事就变得不简单了。

在顶科社区,中建玖合需要拿出他们的看家本领,绿建三星住宅。在我国,绿建三星是中国绿色建筑认证评估的最高级别,而全国首个绿建三星住宅类项目的建造者,正是中建玖合。

通过预制PC保温节能一体化墙体,搭配硅墨烯一体保温施工技术,玖海云天达到了普通住宅难以企及的绿建三星效果:

平均传热系数较普通住宅提升60%;楼宇整体气密性指标每小时换气不超过1.0次。

玖海云天的另外一项黑科技,是他们的超低能耗技术。通过引入户式新风系统、高效VRV空调、雨水回用系统等,玖海云天实现了供暖、供水、电气照明等能耗水平较传统住宅降低50%以上。

绿建三星、超低能耗,中建玖合压箱底的建造技术算是都拿出来了。在建设实验室部分时,他们研发新型半自动油托旋合装置,获得了国家专利。

在住宅方面的技术积累,让中建玖合在今年年初的时候,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在此之前,所长从未想到过,会有开发商能够获得这个荣誉。

关键是,中建玖合明白,为世界顶尖科学家以及科研工作者提供的住宅,应该是什么样。这些不同于海淀家长的学霸们,是另外一种育儿思路。

格尔利希在获得首届顶尖科学家奖项后,提到了三点科研体会:

保持好奇心、要有时间思考、玩儿。

这位生物学家是在大自然的玩耍中确定了走上科学之路的。

玖海云天是个70万平方米的大城,规划有森氧花园、品茗花园、静思花园、五感花园等多公园空间,为的是让生活与自然相融。

或许,真正让玖海云天这个项目与科学产生关联的,不是其中包含了多少绿色建筑、超低能耗技术,而是这片可以让科研工作者带娃玩耍的公园。

“好武器暂时我先放下你,等祖国需要我时我再拿起你……”,1953年9月6日开始,唱着这首嘹亮的军歌,在闷罐专列里熬了三天三夜后,建筑五师分批次从上海到达了长春。

建筑五师,是这支队伍刚刚获得的称号,之前,他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步兵第99师。再后来,他们的名字又换成了中建二局。

他们的第一个重要任务,是要在长春建设厂房。作战图纸换成了施工图纸,三八大盖换成了十字镐,在几乎两眼一抹黑的情况下,他们硬是把652厂建成了。

625厂是一个代称,它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长春,是中国汽车梦的起点。中建二局建筑事业的起点,就是在长春这个城市,编织了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

与中建二局的发展密切相联的城市,是深圳。

1992年,深圳市政府向国内外企业公开拍卖一块土地,地块位置在深圳深南东路、宝安南路与解放中路交汇的黄金三角地带。最后,香港一家公司以1.4亿多美元的高价一举中标,创下了当时深圳的地价之王。

这个项目因此被称为地王大厦,承建方就是中建二局。就是在这个项目上,中建二局采用11项新技术,创造了2.75天1层的施工速度,被誉为20世纪90年代的“深圳速度”。

在深圳,中建二局还承建了深圳大亚湾核电站、深圳妈湾电厂。

深圳,是中国对外开放的起点。在这里,中建二局建成了他们的第一座300米以上的超高层。在渔村变都市的梦幻历程里,中建二局见证了一个伟大城市的崛起,并参与其中。

现在,中建二局又恰逢另一个城市的关键时刻。

上海正在朝着世界级新时代重大前沿科学策源地的目标迈进,对这个城市而言,这关乎未来二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命运。

往深远处想,这又何尝不是关乎国运。

长春,深圳,上海,这几个城市的命运的关键升腾,中建二局都有幸见证,并躬身参与其中。对一家公司,一个个人,这都是非常幸运的事情。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无愧时代,不负重托。销冠100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