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破界者 | 高航:青年科学家以AI重构基础软件底层逻辑 每日速讯

2025-11-06 15:07:41来源:北青网  

在中科院软件所的实验室与重大工程一线,有这样一位执着探索的深耕者:他将前沿人工智能技术与基础软件研发深度融合,以“AI+软件工程”为钥匙,在卫星航天与智能制造等高精尖领域不断攻坚克难,为实现关键基础软件的自主创新与智能化升级贡献力量。他就是中科院软件所的工程师高航。

回顾他的职业历程,驱动他投身于此的,并非偶然。从最初对软件系统底层架构的痴迷,到见证AI技术为传统产业带来的颠覆性变革,他清晰地认识到,基础软件作为“数字底座”的智能化,是国家科技实力与产业竞争力的核心体现。正是这份源于技术信仰与时代责任的双重驱动,支撑他坚定地踏上了这条在AI与软件工程交叉领域不断求索的创新之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太空到车间,高航的每一步突破都在重新定义“软件”的边界

在高航的职业发展道路上,他将软件工程的严谨性与人工智能的智能化深度融合,成功将理论突破应用于国家重大需求与产业升级的核心场景,攻克了多个技术难关。

在浩瀚星空,他投身于“软件定义卫星”的研发浪潮。面对卫星在轨功能单一、升级困难的传统瓶颈,他创造性地将AI技术融入卫星基础软件的架构设计,实现了软件在轨的智能管理与功能验证。这一突破性进展,使得卫星在发射后仍能通过软件更新和AI算法优化来增强性能、适应新任务,如同为卫星注入了可进化的大脑,显著提升了卫星的灵活性与应用效能。

他将目光投向广袤的制造车间。在智能制造产线上,传统的工业控制软件往往依赖固定逻辑,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工况。高航带领团队,将AI的感知、决策与学习能力嵌入工业控制软件的核心,研发出新一代智能工业控制平台。该平台能够实时感知生产状态,动态调整控制策略,从而显著提升了产线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与自适应能力,为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的软件基础。

从太空到车间,高航的创新实践始终围绕“让基础软件更智能”这一核心理念。他的工作不仅是对技术本身的突破,更是对软件研发范式和应用模式的革新,展现了AI赋能下基础软件所能达到的新高度与新可能。

用代码绘制智能蓝图,让 AI 注入软件“灵魂”

回顾这段将AI注入软件“灵魂”的征程,高航深感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每一次看到我们编写的代码在卫星稳定运行,或在产线上精准调控设备,都深切感受到技术创造价值的震撼。我们所做的,不仅仅是攻克技术难题,更是用代码绘制着智能时代的蓝图。”

在他看来,“AI+软件工程”的探索,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实现个人专业理想与服务国家社会发展的完美结合点。用代码的确定性去应对世界的不确定性,用智能化的手段去解决复杂系统的核心问题,这份事业让他找到了工程师的深层价值与乐趣。

面向未来,高航充满信心与期待:“软件定义的世界方兴未艾,AI的浪潮更将奔涌向前。我们将继续深耕智能基础软件领域,推动AI技术与更多关键软件场景的深度融合。”他同时呼吁,更多同行者能加入这一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领域,共同构筑一个由强大、智能、自主的基础软件所支撑的数字社会生态,让技术的微光,通过一行行代码,汇聚成驱动社会进步的磅礴力量。责任编辑:韩璐(EN053)

关键词: 消费导报网 24小时资讯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